久坐後臀腿隱隱作痛?可能是坐骨神經痛!由神經壓迫引起的疼痛,從輕微刺痛延伸到劇烈不適,甚至影響生活;本文由專業醫師帶您了解坐骨神經痛的成因、類型及症狀,並分享實用的緩解方法、復健運動與物理治療建議,幫助您減輕疼痛、恢復活動能力,遠離坐骨神經痛困擾!
什麼是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Sciatic)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疼痛,通常由於坐骨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所引起。這種疼痛可能從輕微的不適延伸至劇烈疼痛,並伴隨刺痛、麻木或燒灼感。症狀多數從下背部或臀部開始,沿著腿部傳遞,有時甚至延伸至腳部和腳趾,嚴重時可能影響日常活動能力。
坐骨神經是人體中最長、最粗的神經,其直徑約為2公分,相當於一枚硬幣的寬度。它由脊髓分出的五個神經根組成,分布在身體兩側,從下背部穿過臀部和大腿,延伸至膝蓋以下,進一步分支至小腿、腳部和腳趾。因此,坐骨神經痛可以出現在整條神經的任何部位,其症狀範圍和嚴重程度取決於受壓迫的神經位置及程度。
由於坐骨神經連接身體多個部位,坐骨神經痛的症狀表現差異較大。一些患者可能僅感到局部刺痛或麻木,而另一些患者則會感受到沿神經路徑的持續性疼痛,特別是在行走、彎腰或長時間坐著時症狀會加劇。了解坐骨神經的結構和功能,有助於理解疼痛來源及其可能的治療方法。
坐骨神經痛類型
坐骨神經痛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1.原發性坐骨神經痛(Neurogenic sciatica):由於坐骨神經本身受到直接壓迫或損傷引起的疼痛,病因通常可以明確辨識。常見的誘發原因包括椎間盤突出直接壓迫神經根、脊椎骨刺形成壓迫神經、脊椎滑脫導致神經壓迫,以及坐骨神經因外傷受損等。這類疼痛的發作往往與脊椎結構問題密切相關,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2.繼發性坐骨神經痛(Referred sciatica):由其他疾病或問題間接影響坐骨神經而引發的疼痛症狀。可能的原因包括周邊組織發炎壓迫神經、肌肉緊繃或痙攣影響神經、姿勢不良導致神經受壓,以及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這類疼痛通常需著眼於改善誘發原因來緩解症狀,並採取整體性治療方式。<延伸閱讀:What Are the 4 Types of Sciatica?>
坐骨神經痛症狀與原因
常見的坐骨神經痛症狀
坐骨神經痛症狀可能包括:
- 疼痛:坐骨神經痛是由神經受到壓迫引起的,通常表現為燒灼感或電擊般的疼痛。這種疼痛通常沿著受影響一側的腿部傳導,可能在咳嗽、打噴嚏、仰臥時彎曲或抬腿時加重。
- 刺痛或「發麻」(感覺異常):類似於長時間盤腿而坐後,腿部出現的麻木或針刺感覺。
- 麻木:當背部或腿部的受影響區域感覺喪失時,表明神經信號難以傳遞至大腦,導致皮膚失去正常觸覺感受。
- 肌肉無力:這是較為嚴重的症狀,表示肌肉接收命令信號的能力受阻,可能導致背部或腿部的動作能力顯著減弱。
- 尿失禁 或 大便失禁:這是一種非常危急的症狀,表示控制膀胱和腸道的神經信號完全中斷,需要立即醫療介入。
常見的坐骨神經痛原因
任何影響坐骨神經的病症都可能導致坐骨神經痛。它也可能是由於影響捆綁形成坐骨神經的五根脊椎神經中的任何一根而發生的
可能導致坐骨神經痛的情況包括:
- 椎間盤突出。
- 退化性椎間盤疾病。
- 椎管狹窄。
- 椎間孔狹窄。
- 脊椎滑脫。
- 骨關節炎。
- 受傷。
- 懷孕。
- 腫瘤、囊腫或其他增生。
- 圓錐髓綜合症。
- 馬尾綜合症。
坐骨神經痛的潛在風險因素
由於坐骨神經痛的發生原因有很多,包括但不限於:
過去或近期受傷 | 脊椎或下背部的損傷會顯著增加坐骨神經痛的風險。 |
正常磨損 | 隨著年齡增長,脊椎磨損可能導致神經壓迫、椎間盤突出等問題。此外,與年齡相關的骨關節炎等疾病也可能引發坐骨神經痛。 |
體重過重或肥胖 | 體重增加會給脊椎施加更多壓力,導致背部肌肉超負荷運作,從而引起背部拉傷、疼痛和相關問題 |
核心力量不足 | 背部和腹部的肌肉(核心)對支撐脊椎至關重要。核心力量不足可能無法有效分擔脊椎壓力,增加疼痛風險。 |
工作性質 | 長時間搬運重物、大量彎腰或採取不良姿勢的工作會增加腰部壓力。 |
不良運動姿勢 | 在舉重或力量訓練中未採用正確姿勢,即使身體健康,也可能增加坐骨神經痛的風險。 |
糖尿病 | 2 型糖尿病可能引發周邊神經病變,損害包括坐骨神經在內的多種神經,導致疼痛。 |
缺乏運動 | 久坐或缺乏體力活動會削弱肌肉支持能力,增加神經壓迫的可能性。 |
吸菸 | 尼古丁會減少血液循環,削弱脊椎健康並增加慢性疼痛的風險。 |
原因不明 | 在部分病例中,坐骨神經痛的具體原因無法被確定,可能與多種因素相關聯。 |
坐骨神經痛有哪些併發症?
大多數人患坐骨神經痛後能夠完全康復。然而,坐骨神經痛也可能帶來一些併發症,其中之一是慢性疼痛(長期持續的疼痛)。
若受影響的神經受到嚴重損傷,可能導致慢性肌肉無力,例如「足下垂」,即神經損傷造成足部麻木,導致行走困難,甚至無法正常行走。此外,坐骨神經痛還可能引發永久性神經損傷,進一步導致受影響腿部的感覺喪失或麻痺。
及早發現並妥善治療可以有效降低這些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
坐骨神經痛測試與診斷
醫療專業人員會採用多種方法結合使用來診斷坐骨神經痛,包括檢視病史、詢問症狀及進行身體檢查。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診斷方式:
- 步態觀察(Get Up and Go test)
坐骨神經痛通常會影響患者的步行方式,導致步態發生明顯變化。醫師會觀察這些變化,作為診斷的重要參考。 - 直腿抬高試驗
醫師會讓患者平躺在檢查台上,雙腿伸直,並依次將雙腿慢慢抬起。這項測試能幫助判斷疼痛或其他症狀的起始點,從而找出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及可能的治療方向。 - 靈活性與力量測試
通過評估患者的柔軟度與肌肉力量,醫師可以排查其他可能誘發或加重坐骨神經痛的因素,為後續治療制定更全面的計劃。 - 其他測試
- 脊椎 X 光檢查或電腦斷層掃描 (CT) 掃描。
- 磁振造影 (MRI) 掃描。
- 神經傳導速度研究
- 肌電圖。
- 脊髓造影。
坐骨神經痛怎麼辦?治療方案總整理
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目標是減輕疼痛並提高活動能力。許多輕微的坐骨神經痛病例可以透過自我治療改善。然而,若疼痛持續加重或症狀惡化,則需考慮其他治療選擇,包括專業醫療介入,甚至手術。
坐骨神經痛自然緩解方法
輕微的坐骨神經痛通常可透過自我照護改善,具體方法視病因而定。
注意:若症狀包括中度至重度疼痛、麻木、刺痛或肌肉無力,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協助,避免嘗試自行治療。
自我緩解方式可能包括:
- 冷敷:運用冰敷可以幫助減輕坐骨神經痛開始後最初幾天的疼痛和腫脹,建議用毛巾包著,以防止皮膚因寒冷而受傷;冷敷一次20分鐘,每日數次。
- 熱敷:在最初幾天使用冷敷或冰敷後,改用加熱墊或熱敷。每次加熱 20 分鐘。如果您仍然感到疼痛,請在熱敷和冷敷之間切換,以最能緩解您不適的方式為準。
- 非處方藥: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NSAID)通常是首選。它們可以減輕疼痛、腫脹和發炎。
- 伸展運動和活動:在專業指導下進行伸展運動可幫助緩解神經壓迫,並增強核心肌群與全身肌肉力量。有氧運動也能促進血液循環,進一步改善症狀。
透過這些方式,輕微的坐骨神經痛通常能有所改善,但若症狀惡化,仍應尋求專業醫療評估。
坐骨神經痛復健與物理治療
保守治療是自我治療的進步。如果自我照護沒有幫助或您的症狀嚴重到需要更多的參與護理,醫師可以提供這些治療方式。<延伸閱讀:Physical therapy referral from primary care for acute back pain with sciatic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保守治療可能涉及與自我照護類似的治療,但需要醫師指導。它們還可能涉及以下內容:
處方藥 | 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和其他藥物可能有助於緩解坐骨神經痛症狀。如果您患有慢性疼痛或神經性疼痛,其他藥物(例如三環抗憂鬱劑和抗癲癇藥物)也可能有所幫助。 |
物理治療 | 物理治療的目標是找到透過減輕神經壓力來減少坐骨神經痛的運動。選擇包括伸展運動或低強度活動,如散步、游泳或水中有氧運動。 |
脊椎注射 | 皮質類固醇等注射可以提供短期緩解(通常長達三個月)。這些通常涉及局部麻醉,因此不適感較少。醫師可以告訴您有關此過程的更多資訊。 |
替代療法 | 這些治療方法越來越受歡迎,並提供了標準醫療療法或藥物以外的選擇。其中包括看脊椎按摩師進行脊椎調整、瑜珈、針灸等。按摩療法也可能有助於緩解坐骨神經痛引起的肌肉痙攣。生物反饋還可以幫助您控制疼痛和緩解壓力。 |
<延伸閱讀:超音波導引注射是什麼?會不會痛?治療注意事項一次看懂>
坐骨神經痛的手術選擇
當坐骨神經痛症狀嚴重且保守治療無法有效改善時,手術可能成為必要的選擇。一般而言,醫療專業人員僅在特定情況下建議手術,例如出現神經損傷的明顯跡象(如肌肉無力或感覺喪失),或劇烈疼痛已嚴重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此外,若經過六到八週的保守治療後,症狀仍未見緩解,也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緩解坐骨神經痛的手術選擇包括:
- 椎間盤切除術:移除壓迫神經的椎間盤突出部分或碎片,以減輕神經壓迫。
- 椎板切除術:切除脊椎椎骨的部分椎板(位於椎骨後部),以釋放壓迫脊神經的空間,減少疼痛與神經症狀。
坐骨神經痛多久會好?
坐骨神經痛的恢復時間因治療方式、症狀嚴重程度及病因而異。多數輕微病例可在四到六週內自愈,無需專業治療。然而,較為嚴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數週至數月才能改善,尤其當症狀較重時。若等待過久(通常超過六個月)才尋求治療,可能會降低治療效果。因此,建議盡早與醫療專業人員討論,尋求適當的治療方案。
遠離坐骨神經痛:預防與保健
坐骨神經痛的某些原因可以預防,而其他則難以預測甚至不明原因。但透過以下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其發生風險:
- 保持良好的姿勢:無論是坐、站、舉物或睡覺時,都應遵循正確的姿勢技巧,減少脊椎負擔。
- 戒掉菸草製品:尼古丁(包括電子煙)會減少骨骼血液供應,削弱脊椎結構,應戒除或避免使用。
- 維持健康體重:適當的飲食和運動不僅有助於保持健康體重,還能減少脊椎壓力。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與維生素D以維持骨骼健康。
- 保持活動力:參與伸展、肌力訓練與有氧運動有助於增強核心力量、改善靈活性並減少背痛。此外,這些活動也能幫助達到並維持健康體重。
- 預防跌倒:穿合適的鞋子,保持樓梯和人行道整潔,確保室內光線充足,並在浴室裝設扶手、樓梯設置欄桿,降低跌倒風險。
- 適當休息與活動:切勿透過忽視背痛來硬撐,這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損傷。同時,適度參與低衝擊運動,如游泳、散步、瑜伽或太極,能幫助恢復並減少疼痛。<延伸閱讀:Physiotherapy in Sciatica Management: Current Insigh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坐骨神經痛雖然常見,但透過正確的知識與適當的治療,症狀能夠得到有效改善。了解其成因、類型與症狀,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並採取適當的緩解措施。規律進行復健運動並配合物理治療,不僅有助於緩解疼痛,還能強化肌肉,降低復發風險。若症狀持續或惡化,應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以獲得最適切的治療,幫助您恢復日常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坐骨神經痛飲食懶人包:吃什麼?飲食要注意什麼?>如果您正受坐骨神經痛困擾,建議及早諮詢專業醫療團隊。新北三重 潤生復健科診所擁有專業的復健醫療團隊,運用精密診斷設備,為您量身打造個人化的治療方案。王竣平醫師及其團隊專注於精準診斷與全程治療追蹤,協助您舒緩疼痛,重拾健康生活。三重、蘆洲的朋友們,誠摯邀請來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