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經在照顧孩子後,發現手腕莫名疼痛不已?或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後,拇指底部出現刺痛感?這些都是「媽媽手」的警訊。在本文中,我們將深入探討媽媽手的病理機制、典型症狀與專業診斷方法,幫助您了解這個常見手部問題的本質。
認識媽媽手/狄奎凡氏症
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狄奎凡氏症或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是一種特殊的腱鞘炎,特定影響拇指基底部的兩條重要肌腱—長拇外展肌(APL)和短拇伸肌(EPB)。從解剖學角度看,這兩條肌腱共同通過位於橈骨莖突處的第一伸肌區(first extensor compartment)的纖維鞘通道。
當這些肌腱的腱鞘因重複性機械壓力、摩擦或發炎反應而腫脹增厚時,肌腱在狹窄的通道中滑動受阻,每次活動時都會產生疼痛、摩擦感和功能受限。值得注意的是,約30-40%的患者存在解剖變異,如腱鞘內有隔膜或副腱的存在,這可能增加發病的風險。
從病理學角度看,媽媽手並非單純的「發炎反應」,而是一個包含發炎反應反應、腱鞘增生和腱纖維退化的複雜過程。長期的機械壓力導致腱鞘纖維化增厚,進一步限制肌腱活動,形成惡性循環。
媽媽手的解剖學原理
媽媽手的關鍵在於了解拇指與手腕交接處的精細解剖結構。在這個區域,長拇外展肌和短拇伸肌通過一個狹窄的纖維通道,這個通道正是發炎和疼痛的源頭。
當健康時,這些肌腱能在腱鞘內順暢滑動,協助拇指完成伸展和外展動作。腱鞘內有少量的滑液,提供潤滑作用,減少摩擦。然而,過度使用或不當姿勢會導致這個平衡被打破,引發一系列病理變化:
- 發炎階段:初期出現局部發炎反應,腱鞘滑液增加
- 腱鞘增厚:持續刺激導致腱鞘組織增生和增厚
- 肌腱變性:長期受壓迫的肌腱可能出現纖維變性和微小撕裂
- 機械阻礙:增厚的腱鞘和腫脹的肌腱在狹窄空間互相擠壓
這種特殊的解剖關係解釋了為何拇指基部區域特別容易發生此類問題,以及為何某些手部動作會特別誘發疼痛。
媽媽手的發病率與風險族群
媽媽手是腱鞘炎最常見的形式之一,媽媽手的年發病率約為1-2%,女性比男性高3-10倍,這與女性荷爾蒙對結締組織的影響以及解剖結構差異有關。最常見發病年齡為30-50歲,正值職業和育兒高峰期。
從復健醫學角度,可觀察到以下高風險因素:
- 生物力學因素:
- 重複性拇指和手腕活動,尤其是需同時施力和轉動手腕的動作
- 長時間維持不良手腕姿勢
- 拇指反覆用力抓握或伸展
- 荷爾蒙因素:
- 懷孕後期至產後期間,體內高水平的雌激素和鬆弛素使肌腱組織更易水腫
- 更年期荷爾蒙波動
- 解剖變異:
- 第一伸肌區的先天解剖異常
- 腱鞘隔膜的存在
- 系統性疾病:
- 風濕性關節炎或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
- 糖尿病相關的結締組織變性
特定職業和活動也顯著增加罹患風險,包括:
- 新手父母(特別是經常抱嬰兒的媽媽)
- 護理人員和醫護工作者
- 美髮師和按摩師
- 程式設計師和長時間使用電腦的辦公人員
- 縫紉工作者和精細手工藝從業者
- 需經常使用手部工具的技術工人
媽媽手症狀與原因
媽媽手常見症狀
最常見的媽媽手症狀是與拇指同側(橈側)的手腕疼痛。有些人突然或突然注意到疼痛,但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劇。疼痛通常:
- 當您使用手、手腕和拇指時,情況會變得更糟。
- 從手腕傳播(輻射)到拇指或前臂。
- 當你抓握或捏物體時情況會變得更糟。
其他症狀包括:
- 腫脹
- 當您移動拇指時,手腕有一種折斷或爆裂的感覺。
- 僵硬或拇指感覺不太光滑。
- 手腕或拇指麻木。
根據疾病進展階段,症狀可呈現不同特徵:
媽媽手早期症狀(可能被忽視):
- 晨間僵硬感,使用後緩解
- 偶爾的刺痛或不適感
- 拇指活動時輕微「卡住」的感覺
媽媽手中期症狀(明顯影響功能):
- 持續性疼痛,休息時緩解不完全
- 明顯的局部腫脹和壓痛
- 手握力下降和拇指靈活度降低
- 某些特定動作(如轉動門把、開瓶蓋)變得困難
媽媽手晚期症狀(嚴重情況):
- 靜止狀態下也有持續疼痛
- 夜間疼痛影響睡眠
- 疼痛向整個手部、前臂甚至肩部放射
- 拇指功能明顯受限,影響日常活動
導致媽媽手的關鍵因素
任何刺激拇指肌腱的東西都可能導致媽媽手。最常見的原因包括:
- 過度使用拇指或手腕。
- 為了工作或嗜好而重複抓握或抓握。
- 導致發炎(包括關節炎)的健康狀況。
- 直接擊中大拇指或手腕。
需要您在緊緊抓住物體的同時執行重複動作的活動可能會導致媽媽手,包括:
- 網球、壁球或滑雪等運動。
- 使用錘子或其他工具。
- 舉起幼兒。
- 園藝。
從病因機制來看,可分為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 機械壓力與過度使用:
- 重複動作導致微創傷累積
- 不當動作模式增加腱鞘壓力
- 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
- 荷爾蒙與生理因素:
- 妊娠期間結締組織變化
- 女性荷爾蒙對結締組織結構的影響
- 年齡相關的肌腱退化變化
- 外傷與急性損傷:
- 直接撞擊或扭轉傷害
- 急性過度伸展
- 系統性疾病影響:
- 自體免疫疾病導致的廣泛腱鞘炎
- 代謝性疾病(如痛風)引起的晶體沉積
- 結締組織疾病
職業與生活習慣相關風險
現代生活方式和職業環境中隱藏著許多媽媽手的風險因素。了解這些因素有助於預防和早期干預:
高風險職業活動:
- 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過度使用(特別是單手拇指打字)
- 電腦鍵盤和滑鼠的不當使用姿勢
- 需要持續精確手部操作的工作(如牙醫、珠寶設計師)
- 重複性裝配線工作或需要頻繁轉動手腕的工作
生活習慣風險:
- 長時間手抱嬰兒或幼童
- 不適當的重物提拿姿勢
- 缺乏手部休息和伸展
- 冷環境工作(影響血液循環)
- 使用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工具和裝置
特殊風險組合:
- 懷孕後立即回歸高強度手部工作
- 同時存在腕隧道症候群等其他手部疾病
- 缺乏適當休息時間的高強度訓練(如某些運動員)
了解這些風險因素有助於個人和雇主實施適當的預防策略,特別是在高風險職業環境中。
<延伸閱讀:‘The side of my wrist hurts’:’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
媽媽手診斷與評估
媽媽手診斷評估
媽媽手的診斷需要系統性評估,包括:
- 詳細病史收集:
- 症狀發展時間線(急性vs慢性)
- 誘發與緩解因素
- 職業與日常活動分析
- 過去治療反應
- 系統性疾病篩查
- 特定理學檢查:
- Finkelstein測試(敏感度約80-90%):讓患者握拳包住拇指,同時向尺側偏移手腕
- Eichhoff測試:拇指放入掌心,其他手指握拳,然後向尺側偏移
- 第一伸肌腱區直接壓痛測試
- 拇指對抗阻力外展與伸展測試
- DASH(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功能性評估量表
- 影像學評估(需要時):
- 超音波檢查:可見腱鞘增厚、積液及血流增加(Doppler)
- MRI:嚴重或持續性案例,可評估腱鞘和肌腱病變程度
- X光:排除骨骼相關問題
媽媽手看哪一科
媽媽手是一種需要專業評估的肌腱疾病,選擇適當的科別能幫助有效緩解症狀並改善手部功能。復健科是非手術治療的最佳選擇,醫師能提供全面性的評估與個人化治療計畫。透過專業診斷,復健科醫師擅長運用物理治療、注射治療及輔具處方,協助患者減輕疼痛與不適。
此外,復健治療還能整合藥物、運動訓練與日常生活調適策略,幫助患者在維持日常活動的同時,加速康復並預防症狀惡化。
- 優勢:擅長非手術保守治療,全面功能評估,物理因子治療,運動處方
- 建議就診時機:初次出現症狀,需要全面評估和非侵入性治療
- 治療方式:綜合物理治療、運動訓練、護具處方、生活調適等
媽媽手及早就醫的重要性
媽媽手並非單純的“小毛病”,及早尋求專業協助至關重要。
在初期階段,症狀較容易控制,治療效果也更理想。然而,若長期忽視,病情可能慢性化,導致肌腱與周圍組織的永久性變化,影響手部功能。
透過專業評估,醫師能精確診斷,排除其他可能影響手部健康的嚴重疾病,確保治療方向正確。此外,適當的醫療介入能避免不當自我處理帶來的二次傷害,幫助您安全且有效地改善症狀。
及早就醫的具體好處包括:
- 防止病情惡化:
- 早期干預可中斷發炎-疼痛-肌肉緊張的惡性循環
- 避免肌腱慢性損傷和不可逆變性
- 減少腱鞘永久性纖維化風險
- 縮短恢復時間:
- 早期治療可將恢復時間從數月縮短至數週
- 減少反復發作頻率
- 降低需要侵入性治療的可能性
- 保護整體手部功能:
- 防止代償性動作模式形成
- 避免相關結構(如拇指CMC拇指腕掌關節)過度負荷
- 維持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
- 更高的治療成功率:
- 早期階段對保守治療的反應更佳
- 減少侵入性治療需求
- 藥物劑量需求較低,副作用風險降低
媽媽手自我評估警訊
雖然專業診斷至關重要,但了解何時尋求醫療協助的警訊同樣關鍵。以下情況建議及早就醫:
需立即就醫的警訊:
- 突發性嚴重疼痛伴隨明顯腫脹和皮膚發紅
- 拇指或手腕活動明顯受限
- 外傷後出現拇指基部疼痛和變形
- 疼痛伴隨發熱或全身不適
應在1-2週內就醫的情況:
- 持續超過兩週的拇指基部疼痛
- 疼痛逐漸加劇且休息後無明顯改善
- 夜間疼痛影響睡眠
- 拇指功能下降影響日常活動
- 自行使用止痛藥效果不佳
居家自我評估方法:
- 拇指自我測試:
- 將拇指放入掌心,其他四指握住拇指
- 向小指方向彎曲手腕
- 如誘發典型疼痛,建議就醫評估
- 日常功能評估:
- 開瓶蓋或轉門把手時疼痛加劇
- 無法維持握力或精細操作
- 需要調整日常活動方式以避免疼痛
專業治療的優勢透過專科醫師的診療,獲得完整的醫療指導與治療方案。醫師會進行精確的診斷與病因分析,找出症狀的根本原因,並依據您的需求制定科學化的治療計畫。
媽媽手雖然常見,但每位患者的情況各不相同。若您出現手腕或拇指持續疼痛超過一週,特別是在日常活動中感到功能受限時,請儘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新北三重 潤生復健科診所擁有專業的復健醫療團隊,運用精密診斷設備,為您量身打造個人化的治療方案。王竣平醫師及其團隊專注於精準診斷與全程治療追蹤,協助您舒緩疼痛,重拾健康生活。三重、蘆洲的朋友們,誠摯邀請來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