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骨髓注射:關節與軟組織的創新療法
自體骨髓注射( Bone Marrow aspiration)是一種利用患者自身細胞來促進自我修復的治療方法,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骨髓注射可以有效促進關節、軟骨、肌腱及韌帶等組織的再生,並且能夠幫助患者減少依賴藥物與手術。隨著超音波導引注射技術的應用,自體骨髓注射的精準度和療效得到了大幅提升。本文將詳細探討自體骨髓注射的優缺點,以及誰適合自體骨髓注射,幫助你了解這一療法的應用與效果。
自體骨髓注射是什麼?
自體骨髓注射是一種從患者自身骨頭抽取骨髓,並將其注射到受損或炎症區域的治療方法。由於骨髓中含有大量間質幹細胞,由於間質幹細胞具有傳遞修復訊號的能力,能夠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與再生,特別適用於關節炎、韌帶損傷、肌腱炎等疾病。比起PRP注射及增生治療,自體骨髓注射屬於更進階的治療,這種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過使用患者自身的組織,避免了外來物質的排斥反應,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和效果。過去需要在開刀房內執行,現在拜科技所賜,只要在門診診間透過超音波導引即可執行!
自體骨髓注射常見的應用領域包括:
- 關節炎:如膝關節炎、髖關節炎、肩關節炎、肘關節炎、脊椎關節炎等。
- 運動損傷:如韌帶、肌腱損傷、半月板損傷、軟骨損傷等。
- 椎間盤退化或椎間盤突出:有助於減輕椎間盤相關的疼痛和炎症。
自體骨髓注射的優點
自體骨髓注射作為一種創新治療方法,具有多項顯著優勢:
- 利用自體幹細胞避免排斥反應
自體骨髓注射的最大優勢之一是使用患者自身的骨髓提取幹細胞,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排斥反應和過敏反應。這種治療方法比外來物質的注射更加安全,適用於大多數患者。 - 促進自我修復與再生
幹細胞具有強大的再生能力,可以促進受損組織的修復,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環,並幫助新血管的形成。這對於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軟組織損傷等慢性疾病具有顯著效果。 - 減少手術風險與恢復期
自體骨髓注射是一種非手術治療方法,患者無需承受手術帶來的風險與恢復期。治療後,患者的康復時間較短,且不需要長時間住院或復健。 - 降低對藥物的依賴
傳統的疼痛管理方法,如藥物或類固醇注射,可能會帶來副作用。自體骨髓注射能夠從根本上改善病情,減少對止痛藥和抗炎藥的依賴。 - 可多次治療
由於自體骨髓注射使用的是患者自身的細胞,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較少,並且可以進行多次治療,適用於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患者。
自體骨髓注射的缺點
儘管自體骨髓注射具有許多優勢,但也存在一些潛在的缺點:
- 治療效果因人而異
自體骨髓注射的效果取決於患者的健康狀況、年齡、疾病的嚴重程度等因素。對某些高齡患者來說,效果可能不如預期。 - 治療費用較高
由於這是一種先進的治療方法,且需要專業設備和技術支持,因此治療費用較高,可以尋求商業保險。 - 可能的副作用
雖然自體骨髓注射的風險較低,但仍可能出現局部感染、出血或注射部位的不適等副作用。
自體骨髓注射搭配超音波導引注射:提高注射的精準度
雖然自體骨髓注射具有顯著的療效,但注射的準確性對於治療效果至關重要。傳統的注射方法可能存在定位不準確的風險,影響治療效果。隨著超音波導引注射技術的應用,這一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超音波導引注射技術是利用超音波影像導引注射針的位置,確保治療物質精確地注射到受損區域。這項技術的應用可以帶來以下幾個優勢:
- 精確定位病灶區域
超音波影像可以幫助醫生清晰地看到受損區域的結構,並能夠精確地定位病灶位置,避免錯誤注射。 - 減少誤注風險
由於超音波可以顯示周圍結構(如血管、神經等),醫生可以避免對這些敏感區域造成損傷,從而提高治療的安全性。 - 即時反饋與調整
超音波導引技術可以在注射過程中提供即時反饋,醫生可以根據影像調整注射的角度和深度,確保注射精準有效。
誰適合自體骨髓注射?
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進行自體骨髓注射。以下是一些適合此療法的患者群體:
- 慢性關節炎患者
如果你正在遭受退化性膝關節炎、髖關節炎或肩關節炎等退化性關節病的困擾,且傳統治療無效,自體骨髓注射可以幫助減輕疼痛,促進關節修復。 - 運動損傷患者
自體骨髓注射對於韌帶、肌腱損傷、半月板損傷等運動損傷的修復具有顯著效果,尤其適用於慢性損傷的患者。 - 椎間盤疾病患者
對於有椎間盤突出或椎間盤退化的患者,自體骨髓注射可以幫助修復受損的椎間盤,減少椎間盤對神經的壓迫,緩解相關疼痛。 - 希望避免手術的患者
自體骨髓注射提供了一種非手術的選擇,適合那些希望避免手術風險、縮短康復期的患者。
然而,並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這項治療。若有以下情況,可能需要慎重考慮:
- 急性炎症:自體骨髓注射不適用於有急性炎症或感染的患者。
- 免疫系統疾病:某些免疫系統異常的患者可能需要避開這類治療。
- 血液疾病:如血液凝固障礙的患者應避免接受自體骨髓注射。
自體骨髓注射會很可怕嗎?
自體骨髓注射前會先抽吸骨髓,一般是抽取身體骨盆後側的骨頭。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實際執行並無太大疼痛感。
自體骨髓注射前的抽吸過程
自體骨髓在抽取之前會進行表面和肌肉層的局部麻醉,過去此項技術須在開刀房內執行,三重潤生復健科診所採用獨特技術,透過超音波導引,在局部麻醉後,穿刺時不會有感覺。抽取骨髓的時候可能會有輕微的痠感,標準的抽取量視治療部位多寡而定 ,每個部位1-2cc,不會超過10 cc,比起PRP注射前的抽血量還少,避免影響身體的造血功能或免疫能力。
自體骨髓注射的過程
自體骨髓注射會透過超音波導引,找到病灶處後,進行局部表皮及肌肉麻醉,麻醉後將上述抽完的骨髓注射至患處,麻醉後的注射過程完全無痛,注射後只需要按照現場護理人員衛教指示及衛教單張上指示照顧注射針孔即可。
結語
自體骨髓注射是一種創新治療方法,為許多慢性疾病和軟組織損傷患者提供了非手術的治療選擇。結合超音波導引注射技術,這一療法的精準度和安全性大大提高,能夠有效促進關節和軟組織的修復,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恢復功能。如果你正面臨關節炎、運動損傷或椎間盤疾病等問題,並希望避免手術,自體骨髓注射無疑是值得考慮的治療選項。在選擇治療前,與專業醫生討論並了解自身狀況,將有助於你做出最佳的決策。
更多文章或最新消息請參考facebook粉絲頁